在北京,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共享单车通勤出行、休闲娱乐。11月21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今年以来,北京市共享单车骑行量已达8.67亿人次,日均骑行量294.4万人次,同比2021年增长了10.91%。同时,北京的共享单车投放合规率达98%、动态位置接入率达95%,淡季车辆使用效率较2020年提升了80%,市民针对共享单车满意度已达到八成以上,行业发展已现新活力。但共享单车这一新业态曾经因“野蛮生长”而乱象频出。为此,北京交通部门持续优化共享单车行业营商环境,用“加减乘除”法综合施策,一手探索长效化管理机制,一手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逐步找到了城市治理、行业发展、消费者满意的共赢平衡点。
“加法”:细化治理政策
日渐增长的骑行量给行业带来前景的同时,也给细化治理政策出了道新考题。为此,在《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北京市编制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系统技术与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明确车辆及车载智能终端、承租人客户端、企业运营平台、信息系统安全等技术要求,引导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经营,并印发《北京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信用评价标准》,从经营状况、守信激励、经营管理、其他行政部门执行及处罚情况等方面对企业信用进行考核评价,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同时,北京结合季节特征和出行需求,实施淡旺季总量动态调整,中心城区车辆投放规模控制在旺季不超过80万辆,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生态涵养区因地制宜优选运营企业,科学测定车辆运营规模,确保车辆投放规模合理。
此外,北京还建立了“月打分、季评级、定期公示”的行业服务质量考核机制,从车辆质量、数据接入、秩序管理、用户信用等多维度衡量企业服务质量,帮助企业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实现以考促改、以考促干、以考创优。
“减法”:全链条综合监管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针对共享单车新业态的发展特点,北京市探索包容审慎的监管模式,实施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的综合一体化监管措施。
具体而言,事前建立信用档案,组织企业签署承诺书,自主承诺诚信经营、优质服务;事中分级分类,科学精准监管。实施“信用+风险”新型监管,明确信用评价指标和风险评价指标,与网信、公安等部门建立了常态化工作机制,共同开展跨部门协同共治,对运营企业按月实施风险评估、按年实施信用评价,结合风险级别和信用状况,形成四级综合监管市场主体名录库。
在事后,则依据事中监管结果,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对风险低、信用好的企业,精简检查内容,降低检查频次;对风险高、信用差的企业,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让守信者畅行无阻,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此外,发展之初,共享单车行业存在着明显的准入和退出问题。当时,企业为占领市场大量投放车辆,在京运营企业一度达到16家、投放超235万辆车。
“在北京,共享单车的治理宜疏不宜堵。”中国《文旅创新创业智库丛书》总编张德欣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共享单车投放量过多一方面会超出城市的承载力,另一方面会使共享单车利用率过低,企业利润率也会走低。”
如今,通过全链条监管等方面的综合施策,在北京运营的共享单车企业数量由高峰时期的16家减少为3家,截至2022年9月底,北京市范围内报备的运营车辆也减少至101.02万辆。
“乘法”:“黑科技”赋能
“当前,物联网等技术已然很发达,要对共享单车进行科学治理,有必要使用科技手段对共享单车的各种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和分析。”张德欣表示。
目前,科技已是北京解决停放秩序管控难题的能效“倍增器”。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已全面接入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车辆的动静态数据,车辆从信息接入平台起,每一次装卸、调运、骑行记录均“有迹可循”。
同时,北京交通部门基于平台开发车辆调度小程序,辅助各级管理部门和运营企业维护停放秩序、清理淤积车辆。属地管理部门可利用调度小程序及时调度企业处理,而企业在接收车辆调度任务后,5分钟内响应、15分钟内到达现场、30分钟内处置完毕,建立形成了政企联动的“5-30”快速响应机制。
卫星定位、蓝牙感知技术也被应用于共享单车治理当中。据介绍,围绕轨道站点、大型商圈等共享单车停放需求旺盛地区,运用这两项技术,可以对一定区域内的车辆投放规模和使用情况进行监测,中心城区轨道站点监测覆盖率达48.03%(核心区96.3%)。
此外,为引导骑行人规范停放共享单车,各区持续推进“电子围栏”建设,企业通过技术匹配,针对骑行人归还车辆的环节实行“入栏管理”,即车辆如果没有停放至指定的停放区,则会弹锁并持续计费,并在App上引导骑行人至指定的停放区。目前,中心城区31个重点区域的1181个停放区已实现入栏管理,相关秩序类投诉有明显下降。
“除法”:行业合规自律
以往,单一企业不愿意对不文明使用车辆的用户采取惩戒措施,唯恐导致客源流失,因此各企业针对违规停放行为的约束措施少、惩戒力度弱。眼下,北京正运用“除法”破除此类行业弊病。
一方面,指导行业协会和美团、青桔、哈 三家企业共同签署实施《北京区域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行业规范用户停放行为联合限制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对严重违规用户采取统一联合的限制骑行措施。自2022年2月实施以来,三家运营企业活跃用户已全部同意并签署《公约》,被纳入限制骑行名单的用户,企业在违停行为发生当月即通过短信、App订单推送等多种形式提醒骑行人文明骑行、有序停放。
另一方面,为不断提升涉企诉求解决质效,及时消除负面评价,市级管理部门与12345市民热线对接并建立市民投诉月度数据共享机制,密切关注停放类投诉的点位分布,持续推动“未诉先办”。逐月对各区共享单车投诉量、各类投诉占比进行分析,将投诉排名比较靠前的街道、社区、轨道站点及时通报各区,将共享单车停放类投诉量/投诉率作为中心城区慢行系统评价的重要指标,逐月进行排名并通过区委书记点评会进行通报,督促各区。
目前,北京的共享单车市场环境明显改善。共享单车运营范围由五环内逐渐扩大至全市所有行政区,形成“1+N”格局,运营企业由“无序竞争、超量投放”转变为“公平竞争、精准投放”,投放合规率达98%、动态位置接入率达95%,周转率由日均0.9次提升至3.3次,淡季车辆使用效率较2020年提升了80%,市场环境得到改善。
此外,在《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执法检查中,市民针对共享单车满意度达八成以上,“接诉即办”“每月一题”市民满意度调查中,关于停放秩序改善的认可度高达92%,行业整体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冉黎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鸟视频-全球短视频资讯平台 » 今年8.67亿人次骑行 详解北京共享单车治理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