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曾乔 来源|曾老师的资本观察(ID:Dongsanban)
我前段时间跟国内某个行业前十知识付费平台的合伙人聊天。
其间,聊到了职业选择问题,问:下一步职业,应该怎么选。
他刚开始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还是略微有些诧异,在我看来他已经算混得很好了,年纪轻轻,已经是行业主流公司的高管人员,收入不错,事业平台也还可以,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但是说来也难怪,大多数我们看到所谓“混得不错”的人可能背后都是有“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的辛苦。
对于高管人才的选择,其实和一般职场人员的选择,会有一些区别。我想大概区别主要有三:
1 高管的职业选择机会成本高,试错成本大
因为如果公司名气大,稍微一动,行业里尽人皆知。所以动之前得思虑再三。
2 可选空间小
因为都已经行业前几的公司了,能比当前平台更好,能比当前职位更高的岗位其实可选项不多,所以这种职业选择往往只能“待字闺中”,等着猎头攒局,等着对方老板上门,不好主动出击。
3 出了薪酬,肯定还涉及期权,除了期权可能还涉及投资
他们的个人收入直接与上市、并购等等资本运作相关,所以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初入职场学东西的阶段或者初步实现自我价值展现的阶段,而是直接关乎用自己的职业生涯,要去做一次“投资决策”,成本就是自己是时间、职业信用、职业能力,本质是一次投资行为。
看上去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遍的问题,是所有人可能都会遇见的阶段性选择;但本质其实是一次关于自己长期职业走向和战略选择的深度思考,那么这类问题就有了普适性的借鉴意义,分析这类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也都是有更深层次价值的。
一般来说,看一个人才是否特别“值钱”,大概要看这么几个方面:
1 在哪个行业里积累过哪些的经验
一个真正的高管人才不一定要多么复杂的简历,在核心行业中的核心公司担任过核心岗位,这个是最关键的加分项。
2 是不是真的经手过大钱
经手过上亿生意的锻炼,比如广告投放、资本运作,这些都是 实操的活,这种经验和手感是职业能力的重要提升。
3 是否有相关的人脉资源
职业经历的关键点在于积累人脉资源,这种能力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价值。
4 是否有对行业的深度思考
对即将从事的行业有观察、有思考而且有深度,这是区分高管和一般打工者的关键。
回到刚才的那段对话中的那位高管,他是做商业管理类知识付费业务的,因此相比于其他人才,他至少有这么几个优势:一是客户资源和关系比较丰富,长期置身在企业家和高管的圈子里。二是因为业务关系,认识很多一线的管理咨询讲师;三是仅仅三十岁出头就管理过百人团队,操盘了过亿的生意,算是知识付费领域比较有实战经验的人才。
但他面临的困境是也比较明显:一是在现在的知识付费公司里,虽然他是核心合伙人,但是股权却很少;二是因为知识付费的行业发展阶段,他们公司也到了瓶颈;三是他跟老板的战略思路不完全一致,有时跟老板谈不到一块。(感慨一下:这三点,是多少高管的痛处啊)
那么职业未来,怎么选择?我认为关键在于,有无考虑清楚下一个五年,究竟想要什么;
实际上,现在摆在他面前的五年后的规划无非这么几个:
选择一
找机会跟老板出来吃饭,做一次深谈甚至长谈,大家在战略思维层面交换一下看法。双方都了解彼此的战略方向和产业格局之后,合伙人和老板绑定,多要一些股权,然后大家携手奋进、争取上市。
但是要实现这条路径需要有一些必要条件。一是作为合伙人的战略格局必须足够高,自己对公司未来的产业格局、战略方向、事业出路完成系统思考,如果这个东西不能驾驭在老板的思考之上,那么聊了也只能碰钉子。二是这个事业必须是双方都有动力来长期努力的事业。不仅合伙人自己要有这样的发展意愿,老板也要有决心把公司导向同样的方向。三是老板的能力要匹配合伙人的想法。如果老板能力有限,但是合伙人一定要追求上市,那么也注定竹篮打水。要事先完成对老板特点和能力的判断。四是合伙人能让老板明白这条道路缺他不可。让老板知道自己的核心价值所在,至少让老板认可自己短期的价值。
选择二
如果发现公司不行,或者公司行但老板不缺他,或者老板缺这样的人但是对他不够信任;那么就可以选择到同行业公司做高管,来完成新公司的建设,当然前提是竞业协议没有限制。
这条路径同样有一些关键:一是合伙人的行业能力和管理能力足够高,从而把原本的管理经验和行业资源成一套高度复用的方法论,然后实施到新公司去。此外,还能够把这些方法一一列举地陈述出来,这本质上是形成了一套核心竞争优势。二是能以投资思路去判断下一家公司的未来成长。不是哪里工资高就去哪里,而是哪里有潜力就去哪里。并且去之前做好思想准备,是多要现金还是多要股权?现金能否保障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股权三年能否变现?是公司上市变现还是股权行权变现?三是还要关注交易结构,包括如何要股权,股权如何锁定、如何解锁,如何折价等等。
其实,还有一个选择三
即是基于这个合伙人自身客户资源为基础,做一次彻底职业的转向。他积累了大量的企业家和咨询师资源,这至少意味着两条子路径:
第一,他转型咨询或者投行领域,专门做企业服务,逐渐成为高端治理机构的高级人才,专门与大企业老总打交道,并以此为职业,以智力和能力为产品,追求专业高度。
第二,从客户资源中,挑选一个有前景的行业,从头学习,长期深耕。可以用一张清单把目前的覆盖的人脉资源和行业关系梳理出来,然后自上而下地完成赛道选择,预判未来三到五年的下一个风口级行业,投身其中。
如果是进入一些新行业,则要求自己能够快速学习,这基本也是是优秀管理人必须具备的能力。认准行业机会,投身其中,承担责任,共同创业,成为高管,拿到股权,胜负手就在于能够在3-5年内,带动公司上市。
其中,还有一个玄机,就是要实现以上逻辑,必须还要具备一门足够强的专业技能,可以是基于营销的、基于管理的、基于运营的、基于人才资源的、或者基于资本运作的。把能力结合到行业中去,这是实现突破的关键。
仔细想象,当年打工皇帝唐骏,不就是以上路径吗?与其说他是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其实唐骏是资本运作的一把好手。尤其是能把自己的职业道路,资本运作到登峰造极。
如果走到第三条路径,这个合伙人的职业生涯会非常精彩,他的职业发展会呈现一个非线性的状态,可选边界瞬间被打破。虽然第三条路径要做的系统思考比一和二难度大得多,但职业宽度、长期收益和能力跨越度会明显提高。
聊完天之后,我自己的几个感受是:
第一,很多人误以为自己没有选择,其实只不过你没看到而已。
第二,能看到多少选择,取决于自己的能力、眼界、思维。眼界与思维越高,看到的风景越不同,看到的路径也就越多。两者相互动态影像。
第三,对于职业成长中的人来说,“有选择”比“怎么选”更重要。我们很多时候毕其一生,都是在给自己创造选项。对于成年人来说,“有选择”是奢侈品。
第四,以上分析思路,对个人职业发展适用,对企业的战略思考,也是同理。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曾老师的资本观察(ID:Dongsanban),作者:曾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鸟视频-全球短视频资讯平台 » 三十而已,高管面临职业转型,应该怎么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