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运行情况是观察中国经济的窗口之一。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31日,沪深交易所和北交所共有4945家公司披露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总收入52.37万亿元,占GDP总额的60.18%,同比增长8.51%;实现净利润4.75万亿元,同比增长2.46%。总体来看,尽管面临多重压力,但上市公司前三季度依然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坚守主业稳中求进 哪些行业的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好?哪些上市公司利润增长快? 分行业看,19个国民经济门类行业中,11个行业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40%。 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业绩亮眼。光伏产业链随着产能释放,硅料、硅片、组件公司频现百亿订单,各环节开工率均有所提升,光伏上市公司普遍维持高景气,通威股份、晶科能源等多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翻倍。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出口创历史新高。产业链公司比亚迪、金力永磁、恩捷股份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203%、95%、84%。受益于下游高景气度,动力电池产业链公司呈现繁荣景象,天齐锂业、宁德时代营收同比增536%、187%,净利润同比增2705%、115%。 值得一提的是,实体类上市公司营收增速持续高于金融类,第三季度非金融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增长9%。 扎扎实实做好主业,成为不少实体类上市公司实现稳健经营的重要法宝。 从需求侧看,上市公司普遍强调掌握市场动态。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乳制品企业之一。前三季度,伊利股份实现营业收入超930亿元,同比增长10.42%。伊利股份董事会秘书邱向敏说,国内乳制品行业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企业正积极推出多样化产品矩阵,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细分需求。 从供给侧看,打造差异化优势成为多家上市公司的选择。深圳市富安娜家具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型家居企业。前三季度,尽管企业营业收入下降0.36%,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实现了3.24%的同比增长。“公司的产品个性化强,今年的新品赢得了经销商的一致好评。”富安娜董事会秘书龚芸说,作为行业龙头,企业更关注如何利用独特的优势去争取市场份额,实现持续稳健增长。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中国的上市公司往往是各行各业和所在产业链上的关键性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从上市公司‘三季报’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整体表现较为稳健,不少身处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实现了较为显著的营收增长甚至利润增长。这是来之不易的成绩。”董登新对本报记者说。 研发投入明显增长 培育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具备的微观基础。“三季报”显示,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研发强度都有明显提升。 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研发支出达0.94万亿元,同比增长20%。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增速分别为32%、54%、43%,研发强度分别为4.59%、8.68%、4.30%。三个板块中,宁德时代、迈瑞医疗等15家公司研发投入在10亿元以上,191家公司研发强度超20%,271家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速逾50%。前三季度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资本开支同比分别提升17%、42%、64%。 研发立身、苦练内功成了不少企业的发力点。 上海澳华内镜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主要从事电子内窥镜设备及内窥镜诊疗手术耗材研发、生产和销售。前三季度,澳华内镜实现营业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22.55%。在澳华内镜总经理顾小舟看来,目前公司规模较小,研发投入增加容易引起利润波动。但有了过硬的产品,企业的营收才会有长远保障。“公司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1.19%,比上年同期增加5.81个百分点。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提升竞争优势。”顾小舟说。 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1.23亿元,同比增长101.96%,已超越去年全年。主营业务上台阶的背后,是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的巨大投入:过去6年,赛力斯累计研发投入超100亿元,研发投入长年占营收的10%以上。赛力斯规划战略总部副部长张有洪对本报记者说,赛力斯目前在汽车整车、电驱动、智能互联等领域取得了多项技术创新成果,有力支撑了企业发展。“未来,企业将继续坚定不移地靠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驱动高质量发展。” “短期看,不少上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或许会减少当期利润和报表表现。但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苦练内功必将为长期发展攒足后劲。”董登新说。 上市公司“国际范儿”更足 上港集团、宁波港、青岛港前三季度合计集装箱吞吐量8668万标箱,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在肝癌领域的全球Ⅲ期临床已顺利达到试验终点,利扬芯片完成全球首颗北斗短报文SoC芯片的测试方案开发并进入量产阶段……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在国际舞台中的表现也愈发抢眼。 一方面,上市公司目光向外,积极应对风险挑战。今年第三季度,钢材市场销售价格下跌,原料端价格降幅远低于销售端降幅,考验钢铁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公司通过稳定产销、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质降本增效,有效对冲市场不利因素,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微利。”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辉说,为应对铁矿石市场价格高位波动存在的不确定性,首钢构建内部市场化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相关资源一体化运作,积极开展贸易矿采购、进口矿波段采购,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格局更大,主动参与全球竞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汽车企业出口汽车211.7万辆,超过2021年全年出口量。海外市场的畅销,直接体现在车企的业绩上。长安汽车“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长安汽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近69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30%。在长安汽车国际销售服务公司副总经理尹童看来,中国汽车如今在电动化、电气化、智能化方面的优势日益突出,在海外市场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2021年,长安汽车出口突破了10万辆,今年全年出口有望突破15万辆。”尹童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海外业务成为上市公司“三季报”的亮点,这是值得关注的信号。“上市公司‘国际范儿’更足,原因在于中国产业正在持续升级的进程中,中国企业的比较优势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方向升级,进口议价能力、出口产品的档次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崔凡说,庞大的国内市场培育了这些企业,为其研发创新活动提供支撑,进而促其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表示,上市公司“三季报”稳中有进的表现,不仅充分体现出中国实体经济复苏情况,而且反映了中国产业链所具有的强大韧性和升级潜力。“未来,随着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中国经济复苏态势有望进一步巩固,上市公司也将释放更大的发展带动效应。”赵锡军对本报记者说。(记者 王俊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鸟视频-全球短视频资讯平台 » 4945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总收入52.37万亿元,同比增长8.51%――上市公司“三季报”释放哪些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