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电影网专稿 导演许慧晶说自己很喜欢《棒!少年》的英文名“Tough Out”,它代表了打棒球需要的品质,意味着坚强,但也意味着艰难。
这种“拧巴”的状态,不仅体现在主人公棒球少年身上,更外延至影片的口碑与票房的反差中。公映八天,豆瓣8.7分,票房刚刚400万出头。
截至发稿前,《棒!少年》累计票房为403.4万
即使易烊千玺、王源等国内明星接力打call,也没能让触底的排片率出现太大波动。与上一部享受这种群星安利待遇的纪录片《二十二》相比,结果大相径庭。
这种豆瓣高评分低票房的命运车轮,也曾在《气球》、《掬水月在手》等片身上驶过。这种偏文艺的院线小众类型片,难道从基因里就带着与爆款绝缘的宿命?
从发展趋势而言,随着中国观众审美能力的提升,口碑与票房呈正比逐渐常态化。所以,才有《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等叫好又叫座的爆款诞生。高分小众类型片的春天,或许就在不远处。
评分与票房的怪圈
“电影评分太高的话,它的商业回报一般都不会特别好。”岁末的一次业内交流大会上,爱奇艺电影中心总经理宋佳略带调侃地说到。
话音刚落,台下传来一阵表示理解的偷笑声。
这种评分与票房倒挂现象,观众已经见怪不怪。
12月11日上映的纪录片《棒!少年》,便是典型代表。易烊千玺、王源、周迅、黄轩等众多明星的“自来水”,也未能将影片单日排片率提升至1%以上。
青春期少年通过挥动手中的球棒改变命运轨迹的故事,简单却足够真诚。这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拼搏精神,得到了许多豆瓣用户的高分盖章认可。或许某种意义上,每一个观众都可能是马虎与小双,只是赛场不同。
由于此类影片艺术属性浓烈,与豆瓣用户文艺青年为主的人群画像高度重合,因此艺术表现颇为出色的《棒!少年》能在此平台拿下高分并不意外。此前上映的《气球》和《掬水月在手》等影片,皆是如此。
据统计,《棒!少年》参与豆瓣评分的用户数量达到2.1万人,淘票票与猫眼合计评分人数却不超过6000人。实际上,后两者的评分用户可能还有一大部分与豆瓣用户重叠。这里并不是否认影片质量存在水分。相反,这意味着影片开始走出原始受众圈层。
在商业属性方面,《棒!少年》、《气球》等先天不足。这些影片几乎是素面朝天,并不像同期上映的《沐浴之王》、《除暴》中,拥有彭昱畅、王千源等具有一定市场辨识度与观众基础的主创团队。
对于院线经理而言,除了情怀之外,商业回报率是决定排片份额的首要参考因素。再加之此类影片剧组宣发费用有限,更多靠得是粉丝用爱发光义务宣传,曝光量很难与同期商业大片对比。影片排片低至尘埃,也就不足为奇。
当然,《棒!少年》的成功与否,并不能简单的用票房数字衡量。它所传递出的少年拼搏精神与不向命运低头的正能量,社会意义不言而喻。
除了高评分与低票房之外,市场还存在一种截然相反的怪像。比如《前任3》、《喜宝》以及刚刚突破3亿票房的《如果声音不记得》等。这些影片虽然票房大卖,但豆瓣评分却是实惨。
基于情绪或仪式感的营销,有时确实能够带来票房上的意外惊喜,但很难让电影成为爆款。除了揣摩大众情绪这门玄学外,片方在品控方面的努力或许更容易得到长远、稳定的回报。
这两种口碑与票房极端化反差状态,皆不正常。院线艺术联盟的成立,为艺术电影解锁更多商业可能提供支持。
高分小众电影票房春天或将不远
市场的成熟与观众的成长,正逐渐让票房与口碑走势趋于一致。2017年的夏天,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一道分水岭。
《战狼2》的诞生,让市场见证了超级爆款的票房天花板。《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失败,标志流量明星+大IP票房收割模式的见底。两片得失背后,内容为王时代悄然来临,口碑与票房同向而行成为常态。
据统计,国产电影票房TOP30中,豆瓣评分6分以下者,仅有《捉妖记2》、《前任3:再见前任》、《西游伏妖篇》等6部电影,数量占比整体20%;合计票房105.45亿,占比整体747.56亿票房14.1%。
豆瓣评分8分以上电影共4部,只有《我不是药神》一部电影达到9分及以上。除了《少年的你》之外,其余三部电影票房均是30亿起步,4部电影总票房133.43亿,占比整体17.84%。
由此可见,国产电影TOP30的豆瓣评分呈橄榄球状分布,不及格与优秀者较少,及格至良好(6到8分)之间爆款较多。这也似乎从正面印证了豆瓣7分左右的电影,更容易成为爆款。此类影片内容往往在资深影迷与普通观众之间,找到了一个黄金平衡点。
这20部影片中,2017年暑期档及以后公映的影片为13部。这说明2017年以后观众审美能力提升,也倒逼片方更注重内容质量的把控。口碑与票房成正比时代已然来临,尤其在三大黄金档期之一的春节档。票房领跑者不能成为最终累计票房大赢家,已经成为近两年春节档魔咒。《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的接连逆袭,表明口碑已是票房走势最大决定因素。两者的豆瓣评分,也是各自所处的春节档新片中的冠军。
以普通观众为基础的两大网络购票平台相关数据,也表明口碑与票房逐渐成正比状态。根据灯塔平台发布的《中国电影市场用户报告》显示,截至12月12日,2020年已上映的357院线电影中,平台9分以上影片数量占比达到18%,票房占比达到61%。相对于2019年9%的数量占比及49%的票房占比,有明显提升。
高分小众院线电影,近几年也不缺乏票房优秀者。比如2017年的《冈仁波齐》、《二十二》等,均已突破亿元大关。内容质量在线的情况下,小众电影巧妙借势,也能实现票房的逆袭。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与观众的双向成熟,口碑与票房走势逐渐趋同。在宣发资源与策略跟上的前提下,高分小众类型片的票房春天,或许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