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诗人拜伦有一首流传很广的作品《春逝》里面写道:“倘若他日相逢,我将何以贺你?以眼泪,以沉默。”设想时隔经年回头看爱情,心中浮起的恐怕是万般滋味。2020年已经进入最后的倒计时,回想这一年来的经历,每个人的心中可能也是五味杂陈。在12月份,阔别800多个日夜的《朗读者》第三季新媒体特别节目“一平方米“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用数百位普通人的朗读为这一年画上了充满温暖和感动的句点,也用一个个饱含深情的朗读,绘就了一幅乘风破浪的时代画卷。
“一平方米”制作人董卿以朗读告别2020年 节目组供图
2020年10月16日到18日,《朗读者》第三季以一场跨越北京、武汉、厦门三地的72小时慢直播宣告回归,小小一平方米的朗读亭,也为人们积淀了一整年的情绪提供了一个倾吐的空间。这场感动了千万网友的直播活动经过精心剪辑,将纪实手法与直播内容融汇成一体的全新节目《一平方米》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成为全国首个新媒体直播活动凭借丰厚的内容积淀,得以从小屏端反输出内容到电视大屏的节目。这一全新的节目样态也使得那些普通人的故事通过多元化渠道走进观众视野,无数观众被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所感动,油然在心中树立起一面可供观照的旗帜。一切正如节目开篇中所述那般,“当记忆与情感交融,当有时与无限对撞,那道光温暖又宽广地洒满了你的肩膀,清澈着我的眼眶。”
聚微成炬 用平凡者的光芒传递温情
如果在地图上对北京、武汉、厦门三地进行连线,可以勾画出一个边线悠长的三角形,从物理的角度来讲,这是最具稳定性的平面图形。而与上一季相隔了800多个日夜的《朗读者》再次启动时,选择用小小一平方米空间将三地连接,勾勒出的也恰好是14亿中国人2020年凝聚一心,共克时艰的时代群像。“相信更多观众能从中感受到《朗读者》第三季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表示,通过节目看到人们朗读,聆听朗读者背后的故事,感受人物所承载的情感和内涵,这样不仅能净化人心、治愈社会,还能让朗读变得更美好。
董卿和陶勇医生对谈阅读的意义 节目组供图
的确如此,那些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故事虽然称不上伟大,但从他们身上透露出来的善意与勇敢,却足以为无数人树立起人生榜样。比如出生3个月时生了一场大病,6个月时便被诊断为重度脑瘫的胡婧,却凭借坚强的毅力成长为一名翻译工作者,仅仅依靠下巴的操控,就在电脑上完成了5部、共计112万字的英译汉著作。再比如曾经在恶性伤医事件中受伤的眼科医生陶勇,虽然尚未痊愈,但仍然坚持回到原来的办公室,用部分恢复工作的形式继续自己热爱的医疗事业。对于陶勇来讲,一次恶意伤害,永远无法抵消在这个空间里发生过更多自己被守护、被温暖的故事。当他微笑着朗读日本盲人音乐家宫成道雄的作品《音的世界》时,蕴含于心的积极乐观精神,也透过眼角眉梢散发出来,并如同一道温暖的光,照亮了所有聆听者的内心。
翻译者胡婧朗读《卜算子·咏梅》 节目组供图
滴水成渊 以普通人的情感描绘时代
内敛的性格使国人往往吝于表达情感,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未曾对最亲密的人说过一次“我爱你”,但是那份深埋于心底的情感往往最为浓烈,于是“一平方米”朗读亭便同时承担起情感传递的重任。正如观众所评价的那样,“一平方米”的朗读亭尽管面积很小,但是它又很大,大到可以承载隔世守望的亲情、白首不相离的爱情、万里尚为邻的友情。
董卿对话“人民英雄”张定宇 节目组供图
于是,当74岁的程俊玲奶奶在朗读亭内回忆起与老伴的相处点滴时,当妻子程琳将那句“其实我们所求何其卑微,人生一世辗转天涯,想保有的不过就是像这样一小间点着灯的房子,一小间点着灯的家”献给自己患上渐冻症的丈夫张定宇时,可知又有多少人悄悄拭去了眼角的泪,并在键盘上敲下一句“我又一次相信爱情了”。当95后女孩郭子涵继承父亲遗愿,来到父亲曾经为之奋斗的扶贫一线奉献青春时;当贺帅走上父亲曾经挥汗奔跑的赛道,与老人当年的跑友相拥,并立志帮父亲达成跑完100场马拉松的人生目标时,他们通过朗读传达出的,又何尝不是人间最美的亲情?当领跑员徐冬林牵起国家残疾人田径队运动员刘翠青的手,一路跑上奥运冠军的领奖台时,观众感受到的,除了作为运动员搭档毫无保留的信任,还有人与人之间最为纯粹的友情。
贺帅与董卿对谈回忆父亲 节目组供图
一个个充满烟火气息的故事,一份份真挚而朴实的情感,描绘出的正是中国人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时代群像。他们于艰难时刻仍然满怀善意与希望的人生态度,也在2020这个特殊的年份给人以慰藉,鼓舞着我们继续携手前行,满怀热情地迎接2021年的新年钟声。
突破自我 多元化样态树立媒体融合样本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点打造的大型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自第一、二季播出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厚的节目内涵和正向的价值传递了收获了广泛好评及多方认可,并顺势引发了全民阅读热潮。
“一平方米”直播中董卿向镜头打招呼 节目组供图
而今,当节目沉淀了800个日夜再度出发时,第三季《朗读者》选择了突破自我入局新媒体直播,从新媒体小屏发端向电视大屏幕延伸,从以往的单向传播转换为全新的双向互动,这既是一次对小屏内容输送大屏跨媒体传播的有益尝试,也是推进媒体融合的生动样本。作为《朗读者》第三季的先导篇,“一平方米“更首次尝试将新媒体的互动性和时空突破与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将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弹幕搬上了大屏,并由此让传统媒体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另外一种可能。
除传播途径的延展之外,“一平方米“在内容方面也做了充分的扩展与融合。不仅通过实地采访画面与现场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将那些普通人的故事娓娓道来,让他们的生活态度成为可供观照的样本,让观众重拾精神世界的宽广与厚重。节目中,身兼制作人、总导演、主持人三职的董卿也再次突破以往端庄大气的形象,以最平实的语言,最朴素的妆容与朗读者们促膝而谈。在这里,她不再是那个舞台聚光灯下光彩照人的主持人,而是一个会讲绘本故事的“大姨”,一个会害怕黑暗不敢迈步的“盲者”,一个长辈眼里亲切的“大闺女“,这也正是节目最能打动人心的真实。除此之外,节目优质的内容和深厚的情感还打动了诸多大家献声助力,新媒体端的#人人都是朗读者#活动获得了莫言、麦家、刘慈欣、周冬雨、朱一龙、张梓琳等众多文化、艺术、企业界人士的支持,纷纷分享自己和文学之间的故事。其中包括99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他以英文朗读《诗经·秦风·无衣》的形式,传达了对青年观众的鼓舞。
许渊冲朗读英文版《诗经·秦风·无衣》 节目组供图
“我们可以把《一平方米》理解为一个节点,这个节点就是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概念。”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的观点形象地概括了节目的创新所在。她认为,节点一方面延伸了关系,使朗读成为了缔结社会关系和情感关系的纽带;另一方面延伸了内容,让公众在朗读中透出的人情、人性、人心,把各种各样的内容都打活了。而把观众当作用户,让用户参与其中,正是融传播最核心的方向。
随着《一平方米》三期节目的收官,我们也即将告别艰难与感动并存的2020年,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那些闪耀着微光的普通人早已回归各自的生活,但他们在节目中释放的爱与温暖,将始终伴随着我们迎接下一个春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鸟视频-全球短视频资讯平台 » 《一平方米》探索全新节目形态 多元化融合传递平凡者的温暖与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