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电影网专稿 由兰茜雅、李念泽、赵易、俞昆、刘高翔、刘毛宁、陈晨联合执导的国内首部原创绘本动画电影《向着明亮那方》即将于2022年1月15日在全国院线上映。七位导演取材原创绘本改编成七个短片,以爱为主轴串联,从不同视角讲述“我和我的童年”。
影片此前曾于2021年9月21日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与观众们见面。电影聚焦亲子关系、人与自然、兄弟手足、睦邻之情、异地成长等故事题材,用水墨、剪纸、水彩等不同艺术形式,展现了独特而治愈的国风美学,唤起了全民心底关于童年最深处的情感共鸣。《向着明亮那方》在点映环节收获了不俗的口碑,目前豆瓣上虽未开分,但相关推荐指数呈现出普遍四星的高分倾向,然而影片并没多少热度,记者在街采当中,也留意到很多观众表示对影片不了解、没听说过的情况。《向着明亮那方》有什么值得观众了解、期待的地方?
媒体人、电影学博士樊登现场用30秒时间为大家推荐了这部电影:“这是一部相当文艺的电影,所以题目起得没有那么商业化,但实际上它所传递的概念非常准确,让大家看完电影后能够产生‘向着明亮那方’的感受。里边有7个在市场上已经相当受欢迎的绘本做底版,让孩子能够在一个半小时时间内感受到属于中国人的爱和美。”
这是一部让人心灵安静下来的电影,影片中的7个故事各具特色,美术风格截然不同。影片用不同绘画技巧带动观众的情绪起伏,比如说一开始看《小兔的问题》的时候观众能够感受到它的文艺,但是这个故事核心是通过水粉画的方式,让人感受到每一个父母都要面临孩子将来会长大的那一刻,使观众产生投射,觉得电影里边虽然演的是小兔子,但却投射出来观众与母亲之间的关系。《萤火虫女孩》中一个开大巴车的司机,他开了一辈子这条路线,所路过的道路、森林,森林当中的精灵萤火虫女孩会出来给他办一个派对,盛大地庆祝他退休,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向着明亮那方》原作绘本带有很强的功能性,通过故事的形式解决孩子怕看牙、不敢自己睡觉等问题。电影当中的绘本削弱了功能性,没有从一个非常强的教育目的出发,使得故事虽然有教育目的,但指向性没有那么强,且每一部都兼顾了自身的道德前提。
其中《小火车》改编自真人真事,在汶川地震以后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一步一步地从受伤当中走出来;《蒯老伯的糖水铺》则完全还原了一个老人的孤独生活,但在这份孤独背后又有牵挂,能够听到老人女儿对父亲的思念,以及周围人跟蒯老伯的互动,体现出中国社会温暖的邻里亲情;《外婆的蓝色铁皮柜轮椅》的绘本作者写了自己的故事,他小时候偷拿过外婆的钱,而外婆始终没有任何防备,东西还放在原处。这个篇章有一句话让人触动很深:“这个蓝色的铁皮柜轮椅当中仿佛装满了她整个人生。”其实人的一生就是这么简单,最重要的东西往往是弥足珍贵的那几样。正是这些细腻的细节,让电影格外动人,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会有很多怦然心动的瞬间。
《翼娃子的星期天》则关注了进城务工家庭,翼娃子来自农村,跟父母在城里,过着一边陪着爸妈打工,一边钻在桌子底下写作业的生活。他很开心,有自己的爱与快乐。樊登表示:“我个人特别喜欢的篇章是《哼将军和哈将军》,感觉能做续集,把它放大做成一个半小时都可以,用剪纸、定格动画的方式,做得那么活泼,反映了家庭里边双胞胎的关系。这七位艺术家所带来的表现各有千秋,有这么好的美术风格,又有这么意味深长的故事。”
那么这样优秀的一部绘本电影为什么要用七个小故事来组成,是不是因为没有过多的沉淀,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把它发展成一个长故事?樊登认为:“因为它是有着绘本底版的故事,如果一个绘本故事太长了,孩子就听不进去,这跟我们以前理解的拼盘电影不一样。影片给了七个年轻导演去尽量发挥的空间,让这七个年轻导演能够把他们对绘本的理解和爱,在忠实于原著的情况下表达出来。”
绘本在艺术审美方面的价值很高,在樊登看来,孩子不应该接受太多视觉冲击感特别强的作品,而应该多去感受细腻与敏感的作品,应该对美、对感情、对表达有兴趣。那么电影是不是单纯面向儿童?其实就消费领域而言,大量绘本消费者其实并没有孩子,对他们而言,绘本带来的是安慰。
《向着明亮那方》这样温柔敦厚、充满美感的电影,观影过程中仿佛在按摩观众,让观众能够更多地接收放松美好的事物。影片看似一部儿童电影,但其实是一部可以让大人带着儿童一块观看的影片,它献给的是正在长大的孩子,与不想长大的成人。希望上映之后,不论是大观众还是小观众,都能够走进影院,去感受这样一部清新、文艺、治愈的电影,结伴度过一次心灵之旅。